常用工具
免費問醫(yī)生
導讀中暑后體溫會出現異常,輕度時可能在38℃左右,隨著病情發(fā)展,重度中暑時體溫可超過40℃,且身體會有明顯的灼熱感。會出現頭暈、頭痛的癥狀,病情加重時可能出現意識模糊、反應遲鈍,甚至昏迷、抽搐,這是高溫對神經系統造成影響的表現。...
盛夏時節(jié),高溫濕熱,稍不注意就可能中暑。很多人以為中暑只是“曬多了太陽”,其實它是一種嚴重的健康威脅。了解中暑的典型癥狀,有助于及時識別并采取應對措施,避免病情惡化。
1.體溫升高
中暑后體溫會出現異常,輕度時可能在38℃左右,隨著病情發(fā)展,重度中暑時體溫可超過40℃,且身體會有明顯的灼熱感。
2.神經系統不適
會出現頭暈、頭痛的癥狀,病情加重時可能出現意識模糊、反應遲鈍,甚至昏迷、抽搐,這是高溫對神經系統造成影響的表現。
3.出汗異常
初期往往會大量出汗,導致身體水分流失,而到了重度中暑階段,可能會出現無汗的情況,皮膚變得干燥、滾燙。
4.胃腸道反應
容易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這是因為高溫影響了胃腸道的正常功能,導致胃腸功能紊亂。
5.循環(huán)系統問題
心跳會加快,脈搏變得細弱,嚴重時可能出現血壓下降,這是身體循環(huán)系統受到高溫沖擊,無法正常運轉的結果。

1.立即轉移至陰涼通風處
迅速將中暑者帶離高溫、高濕環(huán)境,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比如樹蔭下、室內空調房(溫度調至26℃左右)。
2.物理降溫降低體溫
用濕毛巾擦拭中暑者的額頭、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血管密集部位,利用水分蒸發(fā)帶走熱量;也可在這些部位放置用毛巾包裹的冰袋,幫助快速降溫。注意不要用冷水直接澆淋身體,以免刺激血管收縮,影響散熱。
3.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讓中暑者少量多次飲用淡鹽水或電解質飲料,補充因大量出汗流失的水分和鈉、鉀等電解質,維持身體水鹽平衡。每次飲水量不宜過多,避免引起嘔吐,若中暑者出現嘔吐,應暫停飲水并讓其側臥,防止嘔吐物堵塞呼吸道。
4.觀察狀態(tài),必要時就醫(yī)
持續(xù)觀察中暑者的體溫、意識、脈搏等情況。若經過上述處理后,癥狀逐漸緩解,可繼續(xù)休息觀察;若出現體溫持續(xù)超過38.5℃、意識模糊、抽搐、呼吸困難等癥狀,說明情況嚴重,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送往醫(yī)院接受專業(yè)治療。

了解中暑的癥狀以及如何區(qū)分輕度與重度中暑,能幫助我們在遇到中暑情況時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輕度中暑可通過及時處理恢復,重度中暑則需緊急醫(yī)療救助,因此在夏季要格外注意防暑,避免中暑情況的發(fā)生。
霜降時節(jié)喝什么茶更健康
茱萸是否適合體質偏熱的人
冬棗的營養(yǎng)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韭菜炒雞蛋有營養(yǎng)嗎
雞蛋和鴨蛋的營養(yǎng)區(qū)別有哪些
茱萸泡酒飲用有什么作用
哺乳期媽媽吃韭菜會影響奶水嗎
孕婦在霜降時節(jié)應該怎么保健
小孩子能經常吃韭菜嗎
榴蓮沒熟透已經剝開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