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神經是傳出神經。
負責將中樞神經系統(tǒng)如腦和脊髓發(fā)出的神經沖動傳遞到效應器主要是肌肉和腺體。
產生運動或分泌等生理反應。
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內
運動神經元的細胞體主要位于大腦皮質的運動區(qū)和脊髓的前角。大腦皮質運動區(qū)的神經元發(fā)出的纖維組成錐體束,其中大部分纖維交叉到對側,形成皮質脊髓側束,控制四肢遠端肌肉的精細運動;少部分不交叉的纖維形成皮質脊髓前束,主要調節(jié)軀干和四肢近端肌肉的運動。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直接支配骨骼肌。
在周圍神經系統(tǒng)
運動神經纖維沿著神經干分布,與感覺神經纖維等一起組成周圍神經,如臂叢神經、坐骨神經等,這些神經廣泛分布于四肢、軀干等身體各處,將中樞的指令傳遞到相應的肌肉。
運動神經分為神經元結構、神經纖維結構等。
運動神經元由細胞體、樹突和軸突組成。細胞體含有細胞核和各種細胞器,是神經元代謝和營養(yǎng)的中心。樹突主要用于接收其他神經元傳來的信息。軸突是神經元的長突起,外面包裹著髓鞘由神經膠質細胞形成,髓鞘有絕緣作用,能夠加快神經沖動的傳導速度。軸突的末端分支形成許多神經末梢,與肌肉或腺體等效應器形成突觸連接。
運動神經纖維包括有髓纖維和無髓纖維。有髓纖維的髓鞘呈節(jié)段性,相鄰節(jié)段間的狹窄部分稱為郎飛結,神經沖動在有髓纖維上是以跳躍式的方式從一個郎飛結傳導到下一個郎飛結,這種傳導方式速度很快。無髓纖維則沒有髓鞘包裹,神經沖動沿軸突連續(xù)傳導,速度相對較慢。
運動神經具有支配肌肉運動、調節(jié)肌肉張力、協(xié)調肌肉活動等功能。
這是運動神經最主要的功能。當大腦產生運動意圖,如想要抬起手臂,大腦皮質運動區(qū)的神經元發(fā)出神經沖動,通過錐體束傳導到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再將沖動通過其軸突傳導到支配手臂肌肉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等的神經末梢,釋放神經遞質,引起肌肉收縮或舒張,從而實現(xiàn)手臂的抬起、放下等各種動作。
運動神經可以根據(jù)身體的姿勢和運動狀態(tài),調節(jié)肌肉的張力,以維持身體的平衡和正常的姿勢。例如,在站立時,腿部和腰部的肌肉需要保持一定的張力,這是通過運動神經對肌肉的持續(xù)調節(jié)來實現(xiàn)的。
對復雜的運動,如書寫、舞蹈等,運動神經能夠協(xié)調不同肌肉群之間的活動。例如,書寫時需要手指、手腕、手臂等多個部位的肌肉協(xié)同工作,運動神經通過精確的控制,確保各個肌肉按照正確的順序、強度和時間進行收縮和舒張,使書寫動作流暢、準確。
維生素B族如B1、B6、B12對神經系統(tǒng)的正常功能至關重要。全麥面包、糙米等食物富含維生素B1,它參與神經遞質的合成;肉類、魚類、禽類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有助于維持神經髓鞘的完整性。維生素E是一種抗氧化劑,存在于堅果、植物油等食物中,它能夠保護神經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傷。鈣是肌肉收縮所必需的礦物質,牛奶、酸奶、豆制品等富含鈣。鎂對神經肌肉的興奮性有調節(jié)作用,綠葉蔬菜、堅果等食物含有較多的鎂。鉀離子對于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電位也很重要,香蕉、土豆等食物是鉀的良好來源。
包括舉重、俯臥撐、仰臥起坐等,這些訓練可以增強肌肉力量。強壯的肌肉能夠更好地響應運動神經的指令,同時也能對運動神經起到一定的反饋刺激作用,促進運動神經的功能完善。進行腿部力量訓練,如深蹲,可以刺激支配腿部肌肉的運動神經,使其更好地控制肌肉收縮。瑜伽、普拉提等柔韌性訓練能夠增加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減少肌肉拉傷和神經受壓的風險。良好的柔韌性有助于運動神經更有效地傳遞信號,使身體能夠完成各種復雜的動作。例如,瑜伽中的各種伸展動作可以拉伸肌肉和神經,使神經在更寬松的環(huán)境中工作。
運動神經的日常養(yǎng)護有保持良好的姿勢、避免過度疲勞、注意保暖等。
正確的坐姿和站姿可以減少對脊柱和神經的壓迫。例如,長時間彎腰駝背可能會壓迫脊髓和神經根,影響運動神經的正常功能。在工作和學習時,應保持脊柱正直,桌椅高度要合適,使雙腳平放在地面,手臂自然放在桌面上。
長時間的體力或腦力勞動都可能導致運動神經疲勞。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避免長時間連續(xù)進行高強度的運動或工作。長時間使用電腦鼠標和鍵盤,可能會引起手部肌肉和神經疲勞,應該每隔一段時間休息一下,活動手指和手腕。
寒冷環(huán)境可能會導致血管收縮,影響神經的血液供應。在寒冷天氣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別是四肢等容易受寒的部位。例如,在冬季,手部和腳部如果保暖不當,可能會出現(xiàn)麻木等癥狀,這可能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不暢,影響了運動神經的功能。
正常運動神經
正常運動神經能夠準確、及時地傳遞神經沖動,支配肌肉完成各種精細和復雜的動作。神經傳導速度正常,肌肉在神經的控制下張力適中,協(xié)調良好。例如,正常情況下,手指可以靈活地彈奏鋼琴,這是因為運動神經對手指肌肉的精確控制。
異常運動神經
異常運動神經可能出現(xiàn)傳導障礙,導致肌肉無力、萎縮。在運動神經元病中,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受損,肌肉失去神經的有效支配,逐漸萎縮,力量減弱。同時,異常運動神經還可能引起肌肉痙攣、抽搐等異常收縮現(xiàn)象,或者出現(xiàn)肌肉運動不協(xié)調,如走路不穩(wěn)等共濟失調的癥狀。
運動神經異常癥狀有肌肉無力、肌肉萎縮、肌肉痙攣和抽搐、運動不協(xié)調等。
這是運動神經異常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由于神經沖動不能有效地傳遞到肌肉,或者神經對肌肉的支配能力下降,肌肉無法產生足夠的力量。例如,在重癥肌無力患者中,神經-肌肉接頭處的傳遞功能障礙,導致肌肉容易疲勞,活動后肌無力癥狀加重。
長期失去運動神經的支配,肌肉會逐漸萎縮。表現(xiàn)為肌肉體積減小、松弛。例如,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后,受損神經元支配的肌肉會出現(xiàn)明顯的萎縮,肢體變細。
當運動神經的興奮性異常增高時,可能會引起肌肉痙攣或抽搐。比如,低鈣血癥時,神經肌肉興奮性升高,容易出現(xiàn)手足抽搐。
運動神經受損后,可能無法準確地協(xié)調肌肉群的活動。小腦病變影響運動神經對肌肉的調節(jié),患者在行走時會出現(xiàn)搖晃、步態(tài)不穩(wěn)等共濟失調的癥狀。
影響運動神經的因素有外傷、疾病因素、中毒、營養(yǎng)缺乏等?!?/p>
如骨折、切割傷、牽拉傷等都可能直接損傷運動神經。手臂骨折時,骨折斷端可能會刺傷周圍的神經,導致運動功能障礙。
神經系統(tǒng)自身的疾病,如運動神經元病、多發(fā)性硬化癥等會直接影響運動神經的結構和功能。此外,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起周圍神經病變,影響運動神經。因為長期高血糖會導致神經微血管損傷,神經缺血缺氧,進而發(fā)生變性。
重金屬如鉛、汞中毒、藥物中毒如某些抗生素等可能損害運動神經。例如,鉛中毒可影響神經細胞的代謝,導致神經傳導異常。
如缺乏維生素B12、維生素E、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可能影響運動神經的髓鞘合成、神經遞質合成等過程,從而導致神經功能異常。
可以簡單地測試肢體的肌肉力量來間接反映運動神經功能。例如,進行握力測試,用握力計測量雙手的握力,對比正常標準值,如果握力明顯減弱,可能提示運動神經或肌肉出現(xiàn)問題。還可以進行腿部力量測試,如單腿站立時間測試,正常情況下能夠單腿站立較長時間,如果站立時間明顯縮短,可能存在運動神經功能異常。
運動神經的常用檢查有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其他檢查等?!?/p>
肌肉檢查
醫(yī)生會檢查肌肉的體積、張力和肌力。通過觀察肌肉是否萎縮來判斷運動神經是否長期受損。用手觸摸肌肉感受其張力,例如,在痙攣狀態(tài)下,肌肉張力會增高,表現(xiàn)為肌肉硬邦邦的;而在神經損傷導致肌肉麻痹時,肌肉張力會降低,感覺松軟。肌力檢查一般采用分級法,從0級到5級,通過讓患者對抗阻力進行關節(jié)活動來評估肌力等級。
反射檢查
包括深反射和淺反射。深反射如膝反射、跟腱反射等,醫(yī)生用叩診錘敲擊相應的肌腱,正常情況下會引起肌肉收縮反應。如果運動神經受損,反射可能減弱或消失,也可能出現(xiàn)反射亢進的情況。淺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睪反射等,通過輕劃皮膚觀察肌肉收縮反應,這些反射的異常也有助于判斷運動神經的病變部位。
姿勢和步態(tài)檢查
觀察患者的站立、行走姿勢。例如,帕金森病患者會出現(xiàn)典型的慌張步態(tài),起步困難,行走時身體前傾,小步快走,這與運動神經病變導致的肌肉控制異常有關。通過檢查姿勢和步態(tài)可以發(fā)現(xiàn)運動神經功能的異常線索。
磁共振成像(MRI)
可以清晰地顯示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結構。對運動神經病變,MRI能夠發(fā)現(xiàn)脊髓的損傷、腫瘤、炎癥等病變,以及大腦皮質運動區(qū)的病變。在脊髓腫瘤壓迫運動神經時,MRI可以確定腫瘤的位置、大小和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為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jù)。
計算機斷層掃描(CT)
對骨骼病變導致的運動神經壓迫有很好的診斷價值。比如,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CT可以清楚地顯示椎間盤突出的程度和方向,以及是否壓迫了周圍的神經根,幫助醫(yī)生判斷運動神經受壓的情況。
血液檢查
可以檢測一些與運動神經病變相關的指標。例如,檢測血糖水平,用于判斷是否存在糖尿病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檢測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yǎng)物質的含量,了解是否存在營養(yǎng)缺乏導致的神經病變;檢測一些自身抗體,如在格林-巴利綜合征患者中,血液中可能存在抗神經節(jié)苷脂抗體等異??贵w。
腦脊液檢查
對懷疑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或炎癥性疾病影響運動神經的情況,腦脊液檢查很重要。通過腰椎穿刺獲取腦脊液,檢測其中的細胞數(shù)、蛋白質含量、糖含量等指標。例如,在腦膜炎患者中,腦脊液中的白細胞數(shù)會升高,蛋白質含量也可能增加,這些變化可以幫助診斷疾病并了解其對運動神經的影響。
神經電生理檢查
包括肌電圖和神經傳導速度測定。肌電圖可以記錄肌肉在靜息和收縮時的電活動,判斷是否存在肌肉病變或神經-肌肉接頭的問題。神經傳導速度測定能夠測量運動神經沖動的傳導速度,當運動神經受損時,傳導速度可能減慢。在周圍神經損傷后,通過神經傳導速度測定可以確定損傷的程度和部位,為治療和康復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