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腦蟲怎么感染的
導讀食腦蟲一般指阿米巴原蟲。阿米巴原蟲感染一般通過污染食物攝入、污染水源接觸、土壤接觸傳播、隱形眼鏡護理不當、破損皮膚黏膜接觸等途徑。食用被阿米巴原蟲包囊污染的蔬果、肉類或其他食物,未經清洗干凈或徹底煮熟,包囊經口腔進入消化道。...
食腦蟲一般指阿米巴原蟲。阿米巴原蟲感染一般通過污染食物攝入、污染水源接觸、土壤接觸傳播、隱形眼鏡護理不當、破損皮膚黏膜接觸等途徑。具體分析如下:
1、污染食物攝入:食用被阿米巴原蟲包囊污染的蔬果、肉類或其他食物,未經清洗干凈或徹底煮熟,包囊經口腔進入消化道。腸道環(huán)境適宜時,包囊轉化為滋養(yǎng)體,侵襲腸壁引發(fā)感染,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
2、污染水源接觸:飲用未經處理的河水、湖水、井水等天然水源,或使用被污染的自來水,其中含有的阿米巴原蟲包囊、滋養(yǎng)體經口腔進入人體。尤其是在水源受糞便污染的區(qū)域,感染風險增加。
3、土壤接觸傳播:徒手接觸被阿米巴原蟲污染的土壤,蟲體可通過皮膚微小傷口或破損處進入人體。接觸后若未及時清潔雙手,再觸摸口鼻、眼睛等黏膜部位,也會導致蟲體侵入引發(fā)感染。
4、隱形眼鏡護理不當:使用被棘阿米巴原蟲污染的隱形眼鏡護理液,或未正確清潔、儲存隱形眼鏡。佩戴過程中,附著在鏡片上的蟲體接觸角膜組織,造成眼部感染,引發(fā)角膜炎、視力下降等問題。
5、破損皮膚黏膜接觸:皮膚存在傷口、潰瘍,或鼻腔、口腔、眼部等黏膜受損時,直接接觸含有阿米巴原蟲的污水、土壤等污染物,蟲體可經破損處進入人體血液循環(huán),擴散至其他器官,導致多部位感染。
日常需注意飲食衛(wèi)生,食物洗凈煮熟,飲用安全水源;避免接觸未經處理的自然水體和土壤;皮膚黏膜破損時做好防護,避免接觸可疑污染物,降低感染風險。
參考資料:
[1]夏萬寶,張玉達,曹輝.警惕“食腦蟲”——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J].人人健康,2023,(06):42-43.
[2]陳曦.“食腦蟲”感染率很低,牢記三點就能有效預防[N].科技日報,2023-07-0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