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導讀一般情況下,炭疽病傳播途徑明確,主要包括皮膚接觸傳播、呼吸道吸入傳播、消化道攝入傳播、昆蟲叮咬傳播、實驗室意外傳播等途徑。此外,從事畜牧業(yè)、屠宰業(yè)、皮毛加工業(yè)的人群需加強防護,避免直接接觸可疑動物及制品。同時,要做好環(huán)境消毒。...
一般情況下,炭疽病傳播途徑明確,主要包括皮膚接觸傳播、呼吸道吸入傳播、消化道攝入傳播、昆蟲叮咬傳播、實驗室意外傳播等途徑。具體分析如下:
1、皮膚接觸傳播
皮膚接觸是炭疽病最常見傳播途徑。當人類皮膚存在破損時,接觸到感染炭疽桿菌的動物尸體、皮毛、分泌物或受污染的土壤,炭疽桿菌會通過傷口侵入人體。侵入后細菌在皮膚局部繁殖,引發(fā)局部紅腫、水皰,進而發(fā)展為黑色焦痂,嚴重時可擴散至全身。

2、呼吸道吸入傳播
若吸入含有炭疽桿菌芽孢的粉塵或氣溶膠,如處理感染動物皮毛時產生的粉塵、污染土壤揚起的顆粒,芽孢會進入呼吸道。在呼吸道內芽孢可萌發(fā)為活菌,引發(fā)肺部感染,出現發(fā)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這種類型病情進展較快,風險較高。
3、消化道攝入傳播
食用未徹底煮熟的感染炭疽桿菌的動物肉類,或飲用被污染的水,炭疽桿菌會隨食物或水進入消化道。細菌在消化道內大量繁殖,破壞消化道黏膜,引發(fā)惡心、嘔吐、腹痛、便血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敗血癥。
4、昆蟲叮咬傳播
一些吸血昆蟲,如蒼蠅、蜱蟲,接觸感染炭疽桿菌的動物后,可能攜帶病菌。當這些昆蟲叮咬人類時,可能將炭疽桿菌傳入人體,進而引發(fā)感染。不過這種傳播途徑較為少見,多發(fā)生在動物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qū)。
5、實驗室意外傳播
在實驗室研究炭疽桿菌過程中,若操作不規(guī)范,如未按要求佩戴防護裝備、實驗器材泄漏、樣本處理不當等,工作人員可能直接接觸或吸入炭疽桿菌,導致感染。此類傳播雖發(fā)生率低,但對實驗室人員存在直接威脅。
此外,從事畜牧業(yè)、屠宰業(yè)、皮毛加工業(yè)的人群需加強防護,避免直接接觸可疑動物及制品。同時,要做好環(huán)境消毒,定期對工作場所進行清潔,降低感染風險。
參考資料:
[1] 盛敏,阮武營,馬英英,等. 一起人炭疽事件引發(fā)的畜間流行病學調查[J]. 中國動物檢疫,2024,41(7):14-1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