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后不能干什么
導讀一般情況下,刮痧是通過外力作用使局部皮膚毛細血管破裂、形成痧痕的傳統(tǒng)療法,術后皮膚屏障與機體狀態(tài)暫處于脆弱期,通常不能立即洗澡、立即劇烈運動、抓撓或摩擦刮痧部位、進食生冷油膩食物、同一部位重復刮痧等。...
一般情況下,刮痧是通過外力作用使局部皮膚毛細血管破裂、形成痧痕的傳統(tǒng)療法,術后皮膚屏障與機體狀態(tài)暫處于脆弱期,通常不能立即洗澡、立即劇烈運動、抓撓或摩擦刮痧部位、進食生冷油膩食物、同一部位重復刮痧等。具體分析如下:
1、立即洗澡:刮痧后皮膚毛孔處于開放狀態(tài),局部毛細血管擴張,此時洗澡易導致風寒濕邪侵入體內,引發(fā)感冒、肌肉酸痛;若用冷水,低溫會刺激血管急劇收縮,可能加重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甚至誘發(fā)頭暈、乏力,建議間隔4-6小時后用溫水洗浴。
2、立即劇烈運動:刮痧后機體氣血集中于體表以修復局部組織,此時劇烈運動會使氣血重新分配至肌肉,可能導致體表修復不足,加重皮膚紅腫、疼痛;同時運動出汗會增加皮膚潮濕感,易滋生細菌,增加破損皮膚感染風險。
3、抓撓或摩擦刮痧部位:刮痧后局部皮膚因毛細血管破裂可能出現(xiàn)輕微紅腫、瘙癢,抓撓或摩擦會破壞皮膚屏障,導致表皮破損,增加感染概率;若痧痕處已伴隨微小破損,抓撓還可能加重炎癥反應,延長恢復時間。
4、進食生冷油膩食物:刮痧后脾胃功能暫處于較弱狀態(tài),生冷食物易刺激胃腸黏膜,引發(fā)腹痛、腹瀉;油膩食物則會加重脾胃運化負擔,可能導致消化不良。
5、同一部位重復刮痧:刮痧后局部皮膚需3-7天才能完全修復,若短期內重復刮痧,會持續(xù)損傷皮膚毛細血管與表皮組織,可能導致皮膚色素沉著、瘢痕形成,甚至引發(fā)局部皮下血腫。
痧后的護理質量直接影響療效與安全性,上述禁忌本質是為保護皮膚屏障、避免外邪入侵與機體負擔加重。此外,孕婦、皮膚破損者、凝血功能障礙者等人群本身不適合刮痧,需提前排除禁忌證;若術后出現(xiàn)皮膚嚴重紅腫、滲液或全身不適,應及時就醫(yī)處理。
參考資料:
[1]孫樹椿,孫之鎬。中醫(yī)骨傷科學(第 2 版)[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389-391.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護理常規(guī)技術操作規(guī)程(2013 年版)[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3:156-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