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夏天高溫悶熱,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現頭暈、惡心甚至上吐下瀉的情況。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中暑了”,但其實上吐下瀉并不一定是中暑引起的,反而可能是因為食物中毒、腸胃炎等更嚴重的問題。了解兩者的區(qū)別和應對方法,關鍵時刻能幫你避免更大的健康風險。...
夏天高溫悶熱,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現頭暈、惡心甚至上吐下瀉的情況。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中暑了”,但其實上吐下瀉并不一定是中暑引起的,反而可能是因為食物中毒、腸胃炎等更嚴重的問題。了解兩者的區(qū)別和應對方法,關鍵時刻能幫你避免更大的健康風險。
不是所有的上吐下瀉都是中暑引起的。中暑的主要表現是體溫升高、出汗異常、頭暈乏力、惡心嘔吐等,通常發(fā)生在高溫環(huán)境下長時間活動后。而上吐下瀉更常見于急性胃腸炎、細菌或病毒感染、食物中毒等情況。如果在高溫天氣下出現上吐下瀉,同時伴有發(fā)熱、腹痛劇烈、大便帶血等癥狀,大概率不是單純的中暑,而是胃腸道出了問題,需要及時就醫(yī)。
中暑是身體在高溫環(huán)境下調節(jié)失衡引發(fā)的疾病,不同程度的中暑會表現出不同癥狀。具體典型癥狀如下:
1、先兆中暑癥狀
此時會出現頭暈、頭痛、口渴、多汗、全身乏力等癥狀。這是因為身體開始出現熱量蓄積,體溫略有升高(一般低于38℃),但尚未出現明顯的器官功能異常,及時降溫補水后可快速緩解。
2、輕癥中暑癥狀
除先兆中暑的癥狀外,體溫會升高至38℃以上,同時可能伴有面色潮紅、皮膚灼熱,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脈搏加快等表現。這是由于身體熱量持續(xù)增加,散熱困難,導致體溫上升,血液循環(huán)開始受到一定影響,但器官功能仍未出現嚴重損傷。
3、重癥中暑癥狀
會出現高熱(體溫超過40℃)、無汗、意識模糊、昏迷、抽搐等嚴重癥狀。這是因為身體熱量嚴重蓄積,體溫調節(jié)功能失效,核心體溫急劇升高,進而影響神經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多個器官的正常功能,若不及時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只是輕微不適,可在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分、觀察癥狀變化;但如果持續(xù)嘔吐、腹瀉頻繁、精神萎靡、體溫異常升高,應立即就醫(yī),切勿耽誤病情。上吐下瀉≠中暑,分清病因才能對癥治療。